金融人熱議2025 降準降息如何“擇機” 股債匯三市焦點問題待解
- 编辑:5moban.com - 18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回顧2024年,麵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明顯加大。2024年全年,1年期LPR從3.45%降至3.10%,下降3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從4.20%降至3.60%,下降60個基點,降幅均為曆年最大;年內存款準備金率兩次下調共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流動性約2萬億元;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統一首套二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兩項支持資本市場新工具等重磅利好頻出……
展望2025年,公眾對貨幣政策又有哪些期待?一位北京地區的購房者告訴記者,作為非金融從業者,自己最關心的就是存量房貸利率還會不會下降,因為這直接關係到自己的錢包能有多“鼓”。他還很關心貨幣政策時隔14年再度定調“適度寬鬆”之後會有哪些舉措出爐,又會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
金融從業者的關注點則更加細分。一位農商行人士告訴記者,2025年最關心央行如何通過利率定價自律機製將銀行資產負債兩端的降幅協調起來。他希望資產端收益率下降能夠穩健適度,負債端的成本降速也能夠跟上,這樣銀行的經營壓力才能更小一些。
還有中小城商行人士透露,2025年最關心央行可能提供哪些個性化支持政策。“我們作為高風險行,一方麵要多繳存保費,增加經營成本,另一方麵享受不了再貸款、再貼現等貼息政策,還沒有太多的費用投入科技建設。希望在這些方麵央行能夠對我們有更多的支持。”
某信托公司的投資總監還向記者提到了對央行政策溝通的期待,他認為更接地氣、更口語化的表達會更有利於傳達央行的意圖。
並不令人意外的是,無論是金融業還是非金融業人士,都對2025年降準降息的時點和力度高度關注。未來貨幣政策如何相機決策以應對外部衝擊、穩定經濟運行,基本已經預定了財經熱搜的頭部榜單。
綜合來看,除了降準降息,債券牛市還能持續多久、人民幣匯率如何應對外部衝擊以及兩項支持資本市場新工具如何落地,是受訪金融業人士關注的三大熱點。
債市搶跑降息預期 監管嚴打違規仍在路上
2024年以來,債券市場經曆了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024年1月初的2.6%附近下行至1.6%附近,全年回落幅度近100基點。2024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時隔14年再度定調貨幣政策“適度寬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明確“適時降準降息”,為後續政策利率調降打開想象空間,也打開了債券收益率的下行空間。
誠然,在金融市場上,既沒有隻跌不漲,也沒有隻漲不跌,如果市場預期太過一致,往往也是風險匯聚之時。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曾在2024—2025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在債券市場上,仍要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評估市場狀況,對部分主體大量持有中長期債券的久期錯配和利率風險保持關注,避免風險積累。央行也已連續四個季度在貨幣政策例會中提到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
目前來看,央行的“喊話“與“行動”正在雙管齊下。2024年12月30日,央行公開三份行政處罰公示,全部涉及債券市場違規。因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管理規定及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上海東亞期貨有限公司、天津信唐貨幣經紀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漵浦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均受到處罰,合計罰沒款超6800萬元。記者還獲悉,2025年1月3日,央行再次約談了部分激進購買國債的機構,進行風險提示並提出要求,第二批處罰也將在近期公布。
一位理財子人士告訴記者,2025年債市的不確定性仍然有很多。從曆史經驗看,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年份,債券收益率水平會隨著降準降息下台階,但從中長期來看,後續走勢仍取決於社會融資需求、經濟和通脹回升情況。
還有專家提醒不要過度解讀“適度寬鬆”,以及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及的“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可能更多是指向財政政策。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近日在“2025債券市場年度論壇”上表示,應避免對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過度解讀。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特別是要擴大政府債券的發行,必然需要貨幣政策予以配合,維持低利率、寬流動性的環境,但當前市場對於貨幣寬鬆有搶跑之嫌,應避免透支貨幣適度寬鬆的利好。
“三個堅決”維穩匯市 以我為主無懼外部衝擊
2024年10月以來,隨著美聯儲貨幣寬鬆預期減弱和“特朗普交易”回歸,美元頻創新高。2025年伊始,美元強勢依舊,受此影響,非美貨幣普遍承壓。
關於人民幣匯率,日前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四季度例會重提“三個堅決”,即“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實現,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釋放出更為明確、強勢的穩匯率信號。
“這是高層在預判可能出現衝擊的情形下,前瞻性對市場預期進行引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坦言,2025年人民幣匯率麵臨的環境可能更為複雜,如果美國開啟新一輪加征關稅,人民幣匯率可能再次受到來自外部的衝擊。
不過,他也指出,當下人民幣麵臨的環境與2018—2019加征關稅時期已顯著不同,即便加征關稅落地,對人民幣衝擊將弱於2018年。第一,美國已進入降息周期,而2018年美國處在加息周期;第二,從國內來看,本次中國財政擴張可能開啟的時間更早,目前中國政府債務成本低於經濟增速,政府債務使用效率較高,財政擴張對匯率構成支撐。
1月3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雙雙走低。其中,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跌破7.30關口,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則順勢跌破7.35關口。為此,央行再度啟用“匯率工具箱”,1月將在香港新增發行離岸人民幣央行票據回收離岸人民幣流動性,預計發行規模遠超過去單次最大發行規模。
事實上,央行的“匯率工具箱”儲備頗為充足,大致可以分為如下三類,影響程度逐步遞增:一是外匯存款準備金、外匯風險準備金、離岸央票等工具;二是逆周期因子;三是動用官方外匯儲備幹預。而作為人民幣匯率的堅實後盾,我國外匯儲備2024年全年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此外,監管部門也多次強調,相對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應該更加關注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變化。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1月3日當周,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全線上漲,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2.09,環比漲0.62,創2022年9月以來新高;BIS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7.79,環比漲0.57,創2022年7月以來新高;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5.1,環比漲0.56,創2023年5月以來新高。
貨幣政策工具上新 資本市場穩定納入調控視野
多名券業人士表示,2024年貨幣政策的一大看點是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新工具——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也對2025年兩項工具如何進一步落地保持高度關注。
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也提出,用好用足支持資本市場的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探索常態化的製度安排,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
截至目前,首批規模500億元的互換便利操作已經全部落地,並已完成投放。第二輪操作金額為550億元,共有20家機構參與投標,中標費率為10BP。目前,也已有超過250家上市公司披露股票回購增持貸款相關公告,涉及貸款金額上限超550億元,為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提供有力資金支持。
事實上,行業對這兩項新工具的關注並不局限於工具本身,更是背後傳達出的監管態度。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近日表示,央行創設兩項支持資本市場貨幣政策新工具,意味著中國央行的功能正在發生重要變化,正由過去傳統的央行走向現代央行。現代央行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關注資本市場,而且有影響資本市場的相應工具。
“央行開始意識到,不僅存款類金融機構對金融體係的穩定至關重要,資本市場的穩定也至關重要。中國金融體係的穩定已由過去單一的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穩定,開始走向存款類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雙重穩定的時代。”吳曉求坦言,兩項貨幣政策新工具的出爐也意味著央行對資本市場不再是“遠遠地眺望”,而是密切關注並且嚐試引導資本市場。
一位理財子人士也告訴記者,提振內需、擴大消費的關鍵在於穩定資產價格,創設兩項新工具說明央行已經開始將資產價格穩定納入調控視野,未來不排除還會推出新的工具來穩定資本市場。
章俊也認為,參考全球主要央行的經驗,未來央行提供流動性的方式還會有所拓展,未來可能創設新的工具或是推出平準基金,以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作者:唐婧 編輯:張華曦)